政策资讯 | 超大城市碳达峰路径:深圳力推新建绿色建筑

   日期:2023-11-14     浏览:2392     评论:0    
核心提示:日前,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深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围绕碳排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实施碳达峰
   日前,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深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围绕碳排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其中,“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行动”重点任务指出,要大力推进新建绿色建筑

  实施目标方面,到2025年,深圳纳入智能建造试点的项目不少于100个;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60%。到2030年,新建建筑中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比达60%。此外,《实施方案》提及,积极推动城中村、居住建筑因地制宜实施改造,在老旧小  区改造项目、“三宜街区”创建中同步实施节能绿色化改造。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深圳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今年计划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6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面积1500万平方米。记者查询深圳市住建局数据发布专栏获悉,2023年 第一季度及第二季度,深圳新竣工绿色建筑项目数量分别为63个、58个,面积分别为803.39万平方米、600.7万平方米。

  此前,深圳市住建局方面透露,深圳绿色建筑总规模已超过1.6亿平方米,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计超过1500个,“深圳已成为全国绿色建筑建设规模最大和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扩大装配式建筑实施范围


  “盖房子就像搭积木一样。”这是对装配式建筑的通俗理解,指的是预制建筑构件组装成的建筑。

  作为全国首批、广东省首个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深圳对于“超大城市碳达峰路径”的解题思路之一亦包括装配式建筑。

  《实施方案》显示,“大力推进新建绿色建筑”措施提及,扩大装配式建筑实施范围,推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共同发展,推广集成模块化建筑应用,加快推进装配式装修。到2025年,深圳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不少于50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60%。

  近年来,深圳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筑的高质量发展。深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装配式建筑作为新型建造方式,在建筑垃圾排放、材料节约和废气排放方面优势明显。”

  据深圳市住建局方面透露,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深圳装配式建筑建设总规模达6696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47%。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协会助力、企业受益”的具有深圳特色的装配式建筑发展道路,并持续向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经验”。

 

  就在今年9月,深圳市住建局发布《深圳市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加强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管理,推动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发展,深度融合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全力打造“深圳建造”品牌。《办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事实上,继《办法》之后出现在《实施方案》中的装配式建筑等绿色建筑推进措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目前,我国已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对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当前,我国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

  深圳市人民政府在《实施方案》解读文件中表示,《实施方案》作为“1+N”政策体系中的“1”,强化系统观念,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在立足深圳发展实际基础上充分衔接落实广东省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明确深圳碳达峰工作总体要求,提出各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方向、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系统谋划构建具有深圳特色的智慧化、精细化超大城市碳达峰路径。

  《实施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碳达峰关键期,提出了率先建立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控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目标。“碳达峰十大行动”从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科技等碳排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助力深圳实现碳达峰目标。

  其中,“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行动”包括规划引领低碳发展、大力推进新建绿色建筑、实施建筑节能低碳改造、持续优化建筑用能结构、践行绿色低碳城市管理理念。

  上述措施当中,大力推进新建绿色建筑着墨最多,提出新建建筑全面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研究制定深圳地方特色绿色建筑指标、加强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推广应用等。目标方面,到2030年,新建建筑中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比达60%,新建建筑全面应用绿色建材,实施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碳建筑不少于1000万平方米。新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达75%,新建公共建筑平均节能率达78%。

加快建设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此次与“扩大装配式建筑实施范围”一起写进“大力推进新建绿色建筑”措施当中的,还有“加快建设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实施方案》指出,完善建筑信息化技术政策标准体系,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应用,加快建设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到2025年,纳入智能建造试点的项目不少于100个,建成智能建造产业园区。

  事实上,早在2022年10月,住建部决定将深圳等24个城市列为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为期3年。按照相关要求,试点城市要严格落实试点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序推进各项试点任务,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体系、发展路径和监管模式,为全面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对此,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中心主任彭坚此前接受电视采访时表示,“智能建造”试点工作主要朝三个目标推进,包括通过智能建造的方式产生一批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成果;通过新技术、新业态的结合产生新的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示范性的骨干建筑型企业,比如应用新技术、新业态的新企业,以增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深圳推进智能建造主要有两方面的发展基础,一是深圳自身的建筑行业非常强,有许多好的建筑产品都是在深圳建造起来并推向全国;二是深圳拥有智能化发展的产业基础,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行业,在这些行业中也有很多相应的龙头企业。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与智能化发展的企业相融合,能够推动整个智能制造产业高速、稳健地发展。”彭坚表示。

  提及深圳在智能建造方面需补足的短板,彭坚认为,首先需要细化建设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实施方案,其次是出台专门的产业扶持政策支持智能建造、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和骨干企业等方面的发展。另外,试点应从点向面铺开,让更多的优质智能建造项目在深圳浮现出来。

  为高质量完成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任务,推动深圳高标准、高水平开展试点城市建设工作,今年4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指出,通过“六大体系”(技术标准、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建设,实现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智能建造发展整体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工程建设领域实现从建造、制造到智造的转变,成为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典范的工作目标。

  《工作方案》提出,到2023年末,纳入智能建造试点的项目不少于30个;到2025年年末,纳入智能建造试点的项目累计不少于100个。记者注意到,8月14日,深圳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23年度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共63个。

 深圳市住建局方面表示,四十年前,深圳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近二十年来,通过建造方式变革与科技创新引领,从传统“手工作业”走向工业化建造,从首个装配式建筑试点城市走向首批示范城市,打造了“深圳建造”先行示范经验。当前,深圳现代建筑业正以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目标,从“建造”向“智造”奋力再出发。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