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技术创新与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在政府支持下大力推广 BIM 技术应用。例如,英国政府在公共项目中强制要求采用 BIM 2 级,这使得建筑项目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的全流程管理更加高效、精准,减少错误和浪费,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率。我国建筑行业可以加强 BIM 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装配式建筑技术:日本、德国等国家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较为成熟。其装配式建筑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完善的技术体系和产业链。我国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和经验,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和施工水平,降低成本,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绿色建筑技术:许多国家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如埃及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支持在建筑中采用节能技术、环保材料、可再生能源等。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在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也有很多先进经验。我国建筑行业应加大对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D 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3D 打印技术可以用于建筑模型制作、建筑构件生产等。国外一些建筑公司已经开始尝试使用 3D 打印技术建造房屋,提高施工效率和建筑的个性化程度。我国可以关注 3D 打印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
2. 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完善的法规制度:发达国家重视建筑立法,建筑业法规覆盖了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过程,包括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保障。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建筑行业的法规体系,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
政府的服务职能:国外政府主要通过政策引导、法律规范、市场调节、行业自律等方式实现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政府部门注重为建筑行业提供服务,而不是直接干预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动。我国政府可以借鉴这种管理方式,加强对建筑行业的宏观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专业的质量监管机构和人员:英国的建筑控制部门雇员多来自工程各领域的专家,认可检查员是拥有国家职业资格认可的社会化专门从事建筑控制的专业机构或人员。我国可以加强建筑质量监管机构的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强制性工程担保与保险制度:发达国家要求涉及建设工程活动的所有质量主体进行强制性投保,这有助于分散工程风险,保障工程质量。我国可以逐步建立和完善工程担保与保险制度,提高建筑企业的风险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
3. 人才培养与教育体系:
持续系统的专业教育培训:国外建筑行业的专业教育培训覆盖了学校学历教育直至从业后的执业教育。政府主管部门设有专门机构管理建筑业的教育科研工作,重视对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持续培训和技术水平测试。我国应加强建筑行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优化建筑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建立健全建筑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产学研合作:国外建筑行业注重产学研合作,建筑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紧密,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例如,企业为高校提供实习基地和科研项目,高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我国可以加强建筑行业的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4. 建筑设计与创意:
鼓励创新思维:国外一些建筑设计事务所鼓励设计师创新,不断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例如,纽约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SHoP Architects 使用新兴技术激励业内专业人员创造出视觉杰作,将实时和传统渲染、扩展现实(XR)及 AI 加入到创作工作流中。我国建筑行业应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提高设计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注重文化与建筑的融合:许多国家的建筑设计注重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体现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例如,非洲一些国家利用传统建筑技术和材料,设计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既环保又具有文化价值。我国建筑行业在设计中应注重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将文化元素融入建筑设计中,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
5.国际化发展:
专业组织与国际交流:国际上有许多著名的工程咨询行业组织,如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学会(CIOB)等,这些组织有着严格规范的专业人士资格认证与持续教育机制,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我国建筑行业应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开拓国际市场:发达国家政府将提升本国建筑业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与职责,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服务。我国建筑企业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工程项目的竞争,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水平。